委內瑞拉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咸水湖,總面積超過1.3萬平方公里,它是整個南美洲面積*大的湖;也是全世界閃電*頻繁光顧之地.去年初,一群科學家確認馬拉開波湖是全球閃電雷鳴*頻發的地方,一年之中平均297天是雷電交加.
獨特的地形及氣候是催生雷電的理想溫床.馬拉開波湖地處熱帶地區,溫度與濕度常年保持高位,而且它又坐落于安第斯山*北端山脊環繞的巨大山谷中.傍晚的山風吹動湖面空氣,對其加熱后形成對流,隨后形成的雷暴云造就了全世界*猛烈也是*可預料的雷電.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巴西圣保羅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以及阿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星載傳感器(自1998年以來一直在記錄數據)追蹤閃電襲擊的分布,運用標示出來的地圖找到了*多閃電襲擊地(每平方公里年均閃電襲擊233次)并不在昔日以為的剛果盆地,而就在馬拉開波湖面.
驚險壯觀的雷電一直是這個地區的特色.當地土著居民Yukpa人堅稱閃電閃過天空是螢火蟲與其祖先靈魂邂逅的結果.西班牙人開始定居于此,原因是他們認為閃電能把石頭變成黃金.航行于委內瑞拉灣以及在晴朗夜空航行于加勒比海的船員可清晰看見(聽見)馬拉開波湖上壯麗的雷電,視其為天然的燈塔,稱其為馬拉開波燈塔.
1595年,英國船長德雷克爵士試圖對西班牙殖民城市馬拉開波發起夜襲,但電閃雷鳴讓他功敗垂成.西班牙史詩《La Dragontea》詳細描述了這件歷史事件.閃電頻繁劃過夜空,西班牙的守夜者發現了夜幕中德雷克艦隊的身影,隨后他對駐扎在馬拉開波城里的軍隊及時發出了警告,西班牙軍隊成功地擊退了德雷克的夜襲.
在馬拉開波湖所在的蘇利亞州,州旗與州徽上都有一道鋸齒形閃電圖案,壯觀的雷電交加甚至催生了閃電旅游熱潮.湖畔的漁村為好奇的游客開展了夜間快艇游項目:欣賞歷時10小時(甚至更長)電閃雷鳴的壯美景象.
有一種理論認為:全球*壯觀的馬拉開波湖電閃雷鳴產生的部分原因是卡塔通博三角洲沼澤地釋放的沼氣(甲烷),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引發頻閃的關鍵是馬拉開波湖周圍的地形.全球10大閃電頻發地的地形大同小異.其中好幾處位于非洲:維多利亞湖以及東非大裂谷沿線一字排開的幾大湖泊.雷電*不頻現的地方是兩極,每平方公里年平均閃電數不到一次.